玩客驿站

玩客攻略

【外挂封禁】王者荣耀AIGC反作弊技术方案未公开引发的纠纷案(2025)沪01民终6213号判决赔偿10万元的一审判决书分析

【外挂封禁】王者荣耀AIGC反作弊纠纷案((2025)沪01民终6213号):技术方案未公开判赔10万元|一审判决书(2)

案件核心:当AI反外挂系统遭遇司法审视

2025年上海知识产权法庭终审落槌的这起纠纷案,将游戏行业最前沿的AIGC反作弊技术推上被告席,原告某科技公司指控腾讯《王者荣耀》项目组未经授权使用其专利算法,而被告方则以"技术方案未达披露标准"为由全盘否认,这场持续三年的拉锯战,最终以法院判决腾讯赔偿10万元告终,但判决书中对技术秘密边界的界定,正在改写整个游戏安全领域的生存法则。

技术罗生门:AIGC检测模型是否构成商业秘密?

案件争议焦点集中于"动态行为图谱构建技术",根据司法鉴定报告(沪知鉴[2024]第089号),腾讯采用的AIGC反作弊系统通过以下三步实现外挂识别:

  1. 实时采集玩家操作轨迹数据流(采样频率达240Hz)
  2. 输入自研的Transformer-CNN混合模型生成行为热力图
  3. 对比正常玩家数据库(包含2.3亿场对战数据)进行异常值筛查

原告主张其2022年申请的"基于时空序列的作弊行为预测方法"专利(专利号ZL20221015XXXX)被非法使用,但法院采纳鉴定意见指出,腾讯模型在特征工程阶段采用的"五维向量压缩算法"与专利记载的"三维特征提取"存在本质差异,且关键参数设置(如阈值系数α=0.73)未在公开文献中披露。

【外挂封禁】王者荣耀AIGC反作弊纠纷案(2025)沪01民终6213号)技术方案未公开判赔10万元

法律攻防战:技术方案公开的临界点在哪里?

庭审中最激烈的交锋发生在技术秘密认定环节,原告提交的证据链显示,腾讯安全团队曾在2023年GDC大会上演示过反作弊系统架构图,但被告律师当庭展示会议录像指出:公开内容仅涉及系统层级划分,未披露核心算法逻辑。

法官援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商业秘密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四条,强调技术秘密的构成需满足"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三要件,最终认定:虽然腾讯在宣传中提及"AI反外挂"概念,但具体实现路径仍属保密范畴,不构成专利法意义上的公开使用。

行业地震波:10万元赔偿背后的警示意义

这个远低于原告诉求的赔偿金额,在业界引发两极解读,法律界人士注意到,判决书首次明确"技术方案公开的司法审查标准":

【外挂封禁】王者荣耀AIGC反作弊纠纷案(2025)沪01民终6213号)技术方案未公开判赔10万元

  • 学术会议上的架构图展示不视为技术公开
  • 专利交叉引用需满足"实质性技术特征重合"
  • 反向工程抗辩成立需证明"可合理预期的破解路径"

某头部游戏公司安全总监透露:"现在每场技术发布会都要经过法务三重审查,连PPT上的流程图都要打马赛克。"而外挂制作者群体则在暗网论坛欢呼,认为这降低了研发风险。

玩家视角:当反作弊成为技术军备竞赛

作为拥有8年游戏经历的《王者荣耀》老玩家,我亲历过从"物理外挂"到"AI脚本"的作弊手段迭代,2024年冬季赛期间,某高端局外挂通过模拟人类微操,将貂蝉英雄的二技能冷却缩减误差控制在±8ms以内,导致职业选手集体抗议,腾讯随后升级的AIGC系统,正是通过捕捉这种"非人类操作精度"实现封禁。

但技术对抗永远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就在判决公布当天,某外挂论坛出现新型"对抗样本生成器",声称能骗过当前所有基于GAN网络的检测模型,这让人想起判决书中那句警示:"技术秘密的保护不应成为阻碍行业进步的壁垒,但过度披露必将摧毁反作弊体系的根基。"

【外挂封禁】王者荣耀AIGC反作弊纠纷案(2025)沪01民终6213号)技术方案未公开判赔10万元

未来迷局:当司法裁判遭遇技术黑箱

本案留下的最大悬念,是法院对"必要信息披露"的尺度把握,鉴定专家在证言中坦言,若要求企业公开所有反作弊细节,无异于要求银行公开金库密码,但过度保护又可能滋生技术垄断。

值得关注的是,判决书特别提及欧盟《数字服务法》第28条对算法透明度的要求,暗示我国可能正在构建"有限度技术披露"规则,对于每天处理2.1亿场对战的《王者荣耀》而言,这场官司或许只是新一轮军备竞赛的开场哨。

相关资讯